影视文化与兵家文化,影视文化与兵家文化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视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影视文化与兵家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儒家阉割了中国人的尚武基因和尚武精神!"这种观点?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从汉开始一直都是儒推法制。

影视文化与兵家文化,影视文化与兵家文化的关系

何为儒推法治?意思是以儒行事,以法制国。

比如说我们现在评判一个人是否为好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儒家五常论之:仁义礼智信。

那么为何有些好人还要坐牢呢?因为法制。

古时中国儒风盛行的各个时期,君子的称呼基本上算得上对于一个男人最高的称赞。

而成为君子,则必须在6个儒学科目上有所建塑,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所谓的君子六艺。现在可以称呼为:品德、音乐、运动、开车、书写、计算。请仔细想想,现在的男神们是否都与这六项全部挂钩?我们的开国功臣哪一个又全部离开了这六项基本?

儒推行的是周礼。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那么不得不提,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什么?全面发展,如果没有,那么意味着偏科(吐槽:学校自己都偏科好吗?重文轻体育)。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网络上的一群蛀虫为什么不配称呼为人,因为他们抛弃了人伦五常:

阉割尚武基因和尚武精神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历代的统治者只不过是打着儒家旗号来推行法家而已。

儒家不仅鼓励礼治,更鼓励军事。儒家学子不仅要学习文化,还需要学射、御之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手持弓箭驾驶战车为国征战。

儒家鼓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儒家更鼓励正义抗争,“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即使面对暴君,儒家也鼓励反抗,不仁不义的君主就是暴君,不仅不重要更是可以除掉的。“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儒家眼里,人民和国家才是最重要的,君主可有可无。

法家正好相反,视人民和国家为君主的私产,所有的理论核心就是如何如管理奴隶一样来管理人民。即使面对暴君,人民也不能反抗。暴君说什么,人民就要做什么。秦朝为何强大,因为暴君可以带着奴隶们去抢其他人的财产,让奴隶们可以忍耐剥削。秦朝为何二世而亡,因为整个国家的人已经都沦为奴隶了,奴隶们没人可抢了,而且忍耐不下去了。

权术势是法家的三大法宝,历朝历代的大部分君主都是拿着法家思想当宝,以权术来统治国家。他们不让百姓学习战争,因为害怕反抗。他们反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因为他们害怕百姓中出现领袖。他们对儒家经典断章取义,硬生生把“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断出了“以德报怨”,因为他们希望百姓面对暴行能够忍耐。

历史上只有真正信仰儒家的君主才能成就事业,如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都是视人民为子女的仁君。虽然明太祖对儒家不是特别感冒,但凭他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把盘剥百姓的贪官剥皮塞草,就无愧于一个“仁”字。

中国历史上几个最有名的大规模发动对外战争的皇帝如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明成祖都极推崇儒学。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明成祖都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明成祖不尚武吗?诸葛亮、虞允文、文天祥、于谦、袁崇焕、郑成功都是儒家弟子,他们不尚武吗?儒家文化阉割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了吗?儒家文化造成了中国人屡次挨打的局面了吗?儒家思想、宋朝理学造成了中国屡次挨打的历史了吗?现在一些中国人最自豪的汉朝振奋人心的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和孔子主张的“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与朱熹主张的“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有什么不同吗?儒家思想哪里表现得软弱?

实际上,儒学弊端和对中国不利的影响方面很多。我们要批评儒学,应该挑本质性的东西来批判,比如儒学本身固有的阶级性,与儒学互为表里的宗族宗法制度等等。不去批判本质,而去抓末节,根本没用。儒学经历数千年发展,内部体系非常繁杂,从而会产生许多互相矛盾的学派和理论,比如古文和今文、理学和心学。有人说要尊王攘夷,看起来非常得有尚武精神;又有人说要三纲五常,看起来似乎非常温润儒雅,甚至这很可能还是同一个人说的。比方说你批判儒家歧视妇女,然后对方拿出一本古籍,信誓旦旦地说儒家其实也是尊重妇女的,我们和你是站在同一阵营的云云;等几年风头一变,社会舆论又开始说妇女应该相夫教子时,对方又捡起另外一本古籍,指着书上的记载说,没错,这些是中国和儒家的传统美德与文化,需要大家一起弘扬……不能片面认为儒家阉割了中国人的尚武基因和尚武精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影视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影视文化与兵家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