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论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电影与文学是互相需要并且互不相同的两门艺术,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拍摄而成的电影 与文学原著理论上是两个不同的作品,电影没有丛须忠实于文学原著的义务,不能把是否忠实于文学原著作 为评价电影作品的标准。

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论文

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多媒体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异同。电影脱离了戏剧的襁褓之后,就义无反顾地投向了文 学的怀抱。电影必须有文学剧本——没有剧本的电影极其 少见,而电影文学剧本绝大多数都来自文学,即对文学作品 的改编。电影在从文学那里“获利”的同时,也为自己找来了 一桩纠缠不清的麻烦——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忠实性问题, 在对这一问题的谈论中,电影常常处于被批评和指责的地 位。

三次全国文字批判运动时间名称?

1950年到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这是建国后第一次重大的文艺思想争论和文艺批判运动; 1954年到1955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思想的批判,这是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冯小刚同张艺谋、陈凯歌等在艺术上的造诣是一个档次吗?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电影上我觉得他们三个人就算有点差距也不大 属于半斤八两 但是张指导了奥运和g20 这二个确实导的很好 国际知名度肯定胜过其他二人

那肯定超过他两人,冯小刚是中国难得一见的大导演,虽面相没有他两人出众,但才华却胜些少许。冯小刚才华横溢,自成一种"冯氏风格",并征服了不少观众,他的作品很有特点,戴着冯小刚诙谐.幽默的风格,特别是他独创的"贺岁片",经常令人捧腹大笑,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冯小刚拍艺术片也有一套如:《一九四二》.《集结号》.《唐山大地震》.《芳华》,可见冯小刚对电影是专情用心,化费了不少心血。现虽已年事已高,还要遭受"白癜风"的病痛折磨,但还是殚精竭虑为中国电影发展出谋划策。最后用鲁迅一句话作结束语: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起来,是互相嘲弄和悲哀。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电影艺术在普通的观众看来更是晦涩难懂,虽然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但无论艺术造诣的高低,只要故事能够讲的清楚明白,使喜欢此类题材的观众产生共鸣,就应该算是一部好的作品。

俗话说,街头耍猴的也有自己的粉丝,但你拍一部几十亿的电影未必有人喜欢,所以说在艺术作品的评论上,只是依着个人喜好罢了,还是不要去探究高低贵贱的好。

当然不是。个人觉得张艺谋在艺术上的造诣要更高!老谋子毕竟是老谋子!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典型代表人物。最早,张艺谋是学摄影的,毕业后一段时间也一直从事摄影工作并获得过摄影大奖。摄影专业对张艺谋的电影美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说,老谋子在电影彩色方面无人能及的原因,但故事说的不太好。继电影摄影后,张艺谋走向电影的另一个领域是演员而不是导演。1986年张艺谋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是《红高粱》,且获得了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算是开门大红。

自红高粱后,1987年至1999年是张艺谋当电影导演的第一阶段,也是最辉煌的时候。他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大放异彩,屡在国内外获奖,并三次提名奥斯卡、五次提名金球奖。这时期的张艺谋电影,有着浓烈的传统文化色彩和文艺气息,非常善用电影色彩美学和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动人的事物,且电影有纪实风格,批判意味很强。

老谋子是不安分的。商业片盛行后,2002年后,张艺谋转型拍商业片,尤其是商业大片,如《英雄》《满城尽在黄金甲》《十面埋伏》《长城》等。虽然这些影片都或多或少都被观众诟病,口碑不佳,更有人说这不是张艺谋,但这些影片票房都尚可,有的更是刷新了当时的票房纪录。虽然后来,他又执导了《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等电影,但依旧没能转变大家对他的印象。

近几年,张艺谋还是很自我,再拍自己的创新电影。像《影》出来的时候,观众对于电影中构图、中国画式的烟灰色色彩叹服,纷纷表示,老谋子就是老谋子,色彩运用,还是无人能及。不过还是有一样的毛病,就是故事,大家都说张艺谋总是说不清故事。当下,虽然大家都在感叹,张艺谋再也不能回到过去的巅峰时刻了,但对张艺谋的期待还是很足的,他执导的待上映影片《一秒钟》等影片还是很受观众期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影视艺术与文化批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