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与通俗文化,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视文化与通俗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影视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的界限在哪里?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探讨一个问题,即:文学到底有什么功能?

影视文化与通俗文化,

简略的罗列,文学的功能有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信息传播功能,以及其他的各种功能。

而每一种文学类型,其功能的侧重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红楼梦》和《斗破苍穹》相比,前者显然具有更强的审美功能,而后者则具有更强的娱乐功能。《野草》和《神墓》,《城堡》和《神雕侠侣》,《树上的男爵》和《还珠格格》,都有着这样的规律。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做出结论,严肃文学更偏重于审美,而通俗文学更偏重于娱乐。

死亡时的回头一望,就是严肃文学。严肃文学往往可以称为“心灵鸡汤”,通过文字来表达对人性的认知,希望通过文学来启示人类,改变人类命运,其思想影响深远,令读者读后涤荡心灵,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即在死亡时的回头一望。

严肃文学表达方式多种,但写实,荒诞,意识流和后现代的写法比较多一些。

如美国作家,“意识流”派的代表人物“福克纳是“威廉·福克纳”的同义词。 威廉·福克纳,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的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通俗文学则是为市场服务的,。不是什么“心灵鸡汤”,充其量就是五花八门的早点,小吃或者味碟而已。市场化,通俗化,大众化就是其特点。

出现比较早的通俗文学当属《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姊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这两部小说。两部小说都已经在20世纪80年代被拍成电影。

而汉语的通俗文学作品则是上接唐传奇、宋话本、明清的章回小说,中承晚清之谴责与黑幕,到张恨水、程小青、李寿民等等,再到是金庸、古龙和琼瑶,如果算到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可能就包括不计其数的网络写手的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影视文化与通俗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影视文化与通俗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